湖北日報訊 記者崔逾瑜 實習生彭芳 馮思思
  從最初的打工仔變成一粒扎根城市的種子,從曾經的孤軍奮戰變成兩代人的抱團取暖,夢想逐漸放大,幸福感油然而生。
  六代同堂,三代人都在深圳
  來自公安縣閘口鎮的譚文斌到深圳已8年,今年54歲。
  “最先是兒子闖,他站穩腳跟我們才跟過來。”8日,老譚說這話,得意之色溢於言表。
  老譚的兒子小譚,到深圳一番摸爬滾打幾年後,和朋友合伙創業,經營電子商務,從打工者變成了小老闆。2006年,公司漸有起色,小譚接來老譚,希望老人進城享福。
  老譚是忙碌了一輩子的莊稼人,偏偏“有福不享”,自己找到一位荊州老鄉開的服裝廠做保安,每月掙3000元。“我來深圳,就是為了讓兒子別太牽掛。我若整天無所事事,難免就會叨嘮兒子,給兒子添煩。”老譚笑呵呵接著說,“打份小工,各有各的社交圈,互不干預,自己又能鍛煉身體、預防老年痴獃!”
  每天下班,老譚回家後第一件事,就是和6歲的孫子“小小譚”視頻聊天。孫子在深圳上“貴族”學校,一年學費6萬元,周末才能回家。
  “我們一家‘六代同堂’,三代人都在深圳。”老譚說,曾祖父103歲才過世,父親、祖父都在老家,每年春節,他就帶著兒孫開車返鄉看望老人。
  做出成就,挺直了腰桿回家鄉
  不同於老譚的灑脫,恩施鶴峰的老黃在中山打拼多年,想享福卻沒享成。去年,一場交通意外不幸去世。讓老黃生前欣慰的是兒子31歲的黃海華,幾經打拼,終於事業有成。
  在黃海華的奔馳車上,他一邊駕車一邊接受記者的採訪,講述他們家的奮鬥史。
  2000年,黃海華走出大山,南下中山市打工。當時為了給妹妹繳清138元的補習費,黃海華睡公園,餓肚子,省吃儉用。
  一心想創業的黃海華不甘心當打工仔,他找了一位廣東老闆投資家鄉土家族的西蘭卡普,結果以失敗告終。“感覺愧對鄉親,連累父母在家裡也待不下去,便和我一同返回中山打工。”黃海華說。
  那時,黃海華正是事業失意時,自己都顧不上,老父親便自謀生路,找了一家外資企業安頓下來。儘管那段時間兩代人過得都不如意,但相互取暖,也算安穩。
  2008年,黃海華辭職再創業,成立了三合人才勞務派遣公司,專門幫助進城務工人員找工作。幾年下來,公司躋身廣東中山市勞務派遣行業前三甲,公司常年派遣員工達萬餘人。黃海華終於在當地買了新房,開上奔馳,年收入達七位數。
  在今年的“春風行動”中,黃海華敏銳地覓到商機,請來“高人”,開發了一套利用移動互聯網的“職場導航”求職軟件,集求職、招聘、職場社交於一體。為此,黃海華申請的帶寬,在廣東僅有騰訊使用相同容量。
  “父親因為我,多年不敢回家,命殞他鄉才落葉歸根。我一定要做出成就,挺直了腰桿回家鄉!”黃海華說。
  過年回家太冷了,有點不習慣
  在奧林巴斯擔任質檢員的趙志艷是當陽市河溶鎮人,今年24歲,工齡7年,月收入5000多元。她的父母、哥嫂都在東莞打工,她一兩周就去趟東莞,享受一下合家團聚的幸福。“每年就在東莞過年。回家太冷了,有點不習慣。”趙志艷坦言。
  在東莞,趙志艷還交了一個男朋友。“我們打算趁年輕多掙點錢,結婚的事過幾年再考慮。”
  “是衣錦還鄉還是深圳安家?”“還是會回家吧,我只是一個打工的,這裡買不起房。”
  尋夢路上,幸福守望。在珠三角,越來越多農民工把在異鄉的家庭生活看成是新的奮鬥目標,祝福他們夢想成真!
  (原標題:一座城 兩代人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b50obxmx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